塑料知识

塑料新闻 企业新闻 塑料知识 常见问题

聚碳酸酯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开裂的原因和解决方法

发布日期:2020-07-23 13:54 浏览次数:

 
 
聚碳酸酯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开裂的解决方法
 
  我们在研究一个材料时,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:材料的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,材料的性能反映材料的结构。
  在成型聚碳酸酯时,分子链被迫取向,但是由于聚碳酸酯分子链上具有苯环,所以解取向比较困难,而在成型后,被取向的链有恢复自然状态的趋势,但是由于整个分子链已经被冻结和大分子链之间的相互左右,从而造成制品存在残留应力,而残余应力的存在,就造成产品可能出现应力开裂,注意,这里说的是可能,为什么是可能呢?这是因为聚碳酸酯内部还存在很多力,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:抗开裂力,这个力的大小取决分子链的长短,链间的缠结数目,分子敛之间的作用力。当抗开裂能力和内应力平衡时,产品不会出现开裂现象,而当抗开裂能力小于内应力时,就会出现:为什么我的产品成型时还好好的,而存放一段时间后就开裂了?难道是上天的魔法?其实不是魔法,而是内应力和抗开裂力作用的结果,好了,我们将这个简单话:分子链上苯环——成型取向——制品成型后出现内应力——当内应力和抗开裂能力平衡——好制品——当内应力大于抗开裂能力——产品开裂。

聚碳酸酯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开裂的原因和解决方法
 
  现在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解决问题,我们先从工艺上去解决吧:
  首先,我们看看模具温度。从上面那些难懂的理论我们知道,内应力是因为成型时候分子链被冻结引起的,成型吗,当然是用模具成型的,我想你大概已经想到了,对,模具的温度对冻结和分子链的解取向有很大影响,很明显的吗,模具温度越高,分子链肯定容易运动吗,就如同水分子在100度时会“飞”的道理(烧开水的气泡吗,经常做家务哦),所以,提高模具温度,不仅对冲模有利,并且课题调整制品冷却速度,使其变得更均匀,从而有利于聚碳酸酯中取向分子的松弛,也就是解取向。模具温度假如能控制在100~120℃,就是成型聚碳酸酯的最佳温度了。
 
   其次,成型条件。在我们成型里面,专家都知道:成型温度,成型压力,成型速度,保压时间,保压压力。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五个因素,来决定成型条件,我们知道,聚碳酸酯的加工温度是比较高的,成型压力是比较大的,成型速度是比较快的,该怎么办呢?想想上面的理论,对,我们把成型温度稍微提高一些,将成型压力减小一些,成型速度也减小一些,保压时间少一些,保压压力小一些,不要小看这些“一些”,假如能做到这几步,你的产品废品率就少很多了。

聚碳酸酯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开裂的原因和解决方法
 
  再次,退火处理。所谓退火处理是指将制品放到热介质中静置一定时间,退火温度一般比聚碳酸酯的热变形温度低10~20度,处理效果最好,假如温度太高,制品就容易出现翘曲,变形。如果温度太低,处理效果又达不到啊,退火时间吗,一般是1~10小时了,时间长短,取决于制品的厚薄,退火后,慢冷到室温,要是太快,麻烦的内应力又产生了,所以内应力简直是无处不在啊。
 
  朋友们又说了,这退火更麻烦,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?更好的办法就是换料。
  首先,换分子量高的聚碳酸酯。高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分子链长度更长,链间缠结数目更多,分子间的作用力更大,所以,抗开裂能力更强,所以,分子量还是“高”的好。
  其次,换成合金。最常见的是PC/PE合金,PC/ABS合金。
 
 
 
 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3922978602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